標籤存檔:photography
人字拖走天涯
其實我也不是一開始就喜歡上在印度穿人字拖,
在香港從小到大的生活習慣總是覺得不想把腳弄髒,
出外都盡量不會穿拖鞋.
何況印度周圍都塵土飛揚,
動物留下的糞便隨處可見,
我想像不到穿人字拖在街走一天後果會怎樣 ?
2007年那次jasialmer進入沙漠後發現我的球鞋鞋底漸漸和鞋面分開,
直到我從沙漠回來後,
球鞋正式宣佈死亡,
我行遍Jaisalmer Fort裡裡外外的店舖,
都找不到一對半對球鞋,
真的是」有錢都無球鞋買」 !!!
突然想起自己背包裡都有一對人字拖,
唯有先穿再想辦法,
誰知道穿上人字拖後感覺異常舒服,
再穿上印度購買的服飾,
發覺這樣配搭簡直是完美組合,
印度的服飾根本不可能配球鞋.
至於腳髒了便去洗,
其實也沒有甚麼大不了,
越多擔憂只會令旅途越添煩惱,
旅途中要面對和處理的事已經夠多,
幸好我在沙漠時因球鞋突然離我而去,
令我盡早感受到越簡單越美好的人字拖.
從此我除了要行山或寒冷地方外,
旅行必穿人字拖.
第一次的背包旅行
相片攝於新疆喀什紅旗拉埔
那時候為甚麼突然抽起條筋要辭職去一個很長的旅行呢?
確實原因至今忘記了,
大概覺得工作了兩年有點悶想出去走走,
又想趁青春看看這個世界,
年輕時總感覺到了二十八九歲一定不可以再這樣任性地出走,
誰知道到了今時今日我還是定不到下來。
只記得那時候原來想去歐洲兩個月,
但工作了才兩年的我存的錢還不夠多,
如果想去兩個月以上應該是不可能的事。
然後又因為參加了一個有關絲路的旅遊講座,
決定了我人生中的第一次背包旅行目的地。
***旅遊講座是那個年代最流行的旅遊分享會,
大多是媒體與旅遊作家或攝影師合作舉辦的講座,
由於沒有旅遊blog沒有facebook沒有旅遊論壇,
所以除了看旅遊指南外就是出席這類講座瞭解目的地***
畢竟是第一次的長途旅行,
要準備的事情實在太多,
計劃路線、交通、購買背包和所需用品,
那時候還為了旅程要帶甚麼和同伴們設計了一個表,
有帶的就在旁邊✓,
那個表裡要帶的東西真夠多,
現在重看真的忍不住笑了出來,
如果要把所有東西都放在背包裡肯定走不動 !
出發前的幾個月週末我們都一起為旅行而有所準備,
我記得我們每人購買了同一款式但不同顏色的大背包,
200多元的質量結果在完成兩個多月旅程後就破了,
後來在香港見到一個有品牌但減價的紅色大背包,
600多元購入一用就用了十數年。
沒有網絡沒有攻略只靠書本上不算太新的資訊,
不能上網不能預訂只可以到了當地再算,
我們最後只購買了一張2000多元由深圳去烏魯木齊的單程機票,
其他的就到了再算。
兩個多月我們為了節省旅費都是以火車和臥舖車為主,
要買票又不想給手續費就晨早火車站也未開就和黃牛黨爭位;
住就住到多人間或農民家裡去,
不要電視不要私人衛浴就可省下更多旅費,
要洗澡的話就走兩個街口付兩元就可以洗個熱水澡
沿途想知道有甚麼地方去也是問問當地人,
沒有預定安排行程,
喜歡休息就休息,
喜歡在這裡留多久就多久,
一切都是這麼隨意。
只不過相差十年八年的時間,
旅遊的模式竟可以有這麼大的分別!
現在甚麼都可以預先計劃,
機票可以預訂,
火車票可以網上購買,
住宿也可以電郵查詢,
連地圖也能夠在手機裡隨時拿出來看,
未出發已經安排好了所有事情,
人到了目的地也只不過是到此一遊,
甚至可能沒有和當地人有任何交流,
人人都是在自己的房間裡用手機上載自己的相片。
科技進步無疑令旅客方便,
你說我念舊也好,
我確實更喜歡那時候和人爭買一張臥舖票的時光,
更懷念在住宿的地方和不同國藉的旅客聊天,
一切都那麼實在那麼美好,
旅行應該是這樣的。
2000年那個絲路旅程除了教會我以後收拾背包的要訣外,
一直影響我最深就是怎樣投入去一場旅行,
以及慢旅行的方式是最適合我。
十多年還保留得不錯的門票,火車票,機票, 明信片,日記等每次重看都會令我會心微笑,
畢竟這樣的一場大旅行在日後改變了我很多想法.
誤闖茵萊湖上的幼稚園
在茵萊湖坐船遊湖半天,
清晨的天氣很寒冷,
來緬甸之前沒有預計這裡12月的天氣是這樣寒,
帶來的衣服只有薄薄的風褸,
幸好船夫早早為旅客準備了毛毯,
在船開行的時候可以蓋在膝蓋上,
暫時抵擋開船時的寒風 !
茵萊湖上遊覽就是依靠坐船在欣賞湖的美景和村民的水上人家生活,
這個呢我稍後再談。
中午時份,
陽光照在身上異常舒服,
由於船夫不懂英語,
他只用手勢告訴我們可以上岸,
那天我們都只是依靠身體語言來溝通,
很多時上岸後我們都不知道要去參觀甚麼地方 !
這次依然是憑直覺向前走,
沿途也沒有遇到其他遊客,
走入了水上人家的村落,
眼前的建築物很簡單,
滿地泥沙,
大約三十多個小朋友在玩得興起,
大聲叫大聲笑,
我被眼前的情景吸引我走了進去,
直覺告訴我這裡是一所幼稚園 ……………..
門前坐了一位女士在看書,
我向她微笑打超呼並示意我想進去參觀,
這位老師也面帶微笑的點頭。
我這位不速之客的出現,
吸引了小朋友的注意,
他們都放下剛才還玩得興起的活動,
走到我旁邊跟我揮手打招呼,
幸好我前天在士多買了幾包糖以防不時之需,
這次真的可以大派用場了 🙂
這所幼稚園設備很簡單,
很多遊樂設施都是用廢物造成,
課室只得一個,
但裡面的情形真的混亂得有點嚇人。
門口位置有鞋架和放飯壺的架
雖然學校的一切設備都很簡單,
一個廢棄的鐵桶就是搖搖板,
用樹枝加上繩就是鞦韆,
想飲水就自己用杯在水桶裡裝水,
我感受到茵萊湖的小朋友都很懂得照顧自己,
沒有太多玩具,
沒有電腦,
一粒糖已可以令他們高興。
離開幼稚園後,
我的心情大好,
小朋友在提醒我要簡單要心足。
而且再次肯定旅行不一定要看甚麼景點,
多接觸活生生的畫面和人互動,
這樣的旅行才最深刻。
玩了大半小時我才行到我原先的想去的景點,
船夫有排等我了…….
在仰光坐了一趟四小時的火車
之前提及我在仰光兩天去那裡也提不起任何興趣,
由於沒有任何目的地所以最後一天也睡到12點才起身,
反正時間超多,
慢慢走路去火車站,
想坐一趟4小時的Circle Train 來渡過最後一晚。
在天橋上遠遠就可以見到火車站的建築了
火車站大堂很有英國式建築風格,
聽說是重建的。
但要購買遊客坐的circle train門票不是在大堂,
要行樓梯往月台購買的 (我忘了是那個月台但可以問工作人員)
就是前往這個地方便可以購票,
票價 US $1 一張很抵坐。
但要留意有分不同時間的,
由於我到火車站時間已經差不多兩點,
想先去食個午飯再上火車,
所以我選擇了下午四時十分這班列車,
然後我才慢慢行去餐廳。
差不多三時多我又回到了火車站月台,
這次有很多時間給我慢慢拍照。
火車站人流不算多,
外國遊客和售賣小食攤販應該比本地人更多,
很喜歡這張照片,新與舊的火車車廂同時停在月台上,
其實周圍的環境已在暗示給我知道仰光是不一樣了!!!
記憶中火車很像遲來了十多分鐘,
火車停下人們便上車,
我在兩秒即覺得很奇怪,
為什麼這列火車是這麼新淨 ?
我記得我看過友人的緬甸相片不是這樣的,
我肯定相片中的車廂是很老舊的,
乘客還會帶著活雞和籐籃上車,
但如今活雞已經換成智能電話了,
是我乘坐16:10這班車的關係嗎 ?
乘客多是放工,
手上都拿著電話在上網在聊天,
只有在火車站附近收工的小食攤販才會拿著膠籃。
火車的車速很慢,
緩慢得可以隨時上車下車,
坐到了第二個小時我已經想下車了 。
越接近夜晚,
車廂越是無升乘客,
我可以獨佔整排座位。
好不容易等到下車,
終於完成了那四小時的城市一周遊後,
我的結論是沒有時間的遊客不要去坐,
真的要坐的話嘗試坐早一點的班次可能會比較好。
完成了4小時的火車之旅,
立即去食晚餐,
適逢1月日元旦日,
在火車站步行大約十五分鐘有一間真正日本人開的餐廳,
我點了一客超美味的天婦羅烏冬,
一邊食熱騰騰的湯烏冬令人冒汗,
雖然價格在緬甸來說有點小貴,
但令我在1月1日離開緬甸最後一個夜晚,
擁有相當大的滿足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