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進入了花樣年華的電影世界裡,
最好換上蘇麗珍的旗袍,
慢慢地一步一步走進去,
你才不會顯得格格不入
2008年7月7日晚上9時30分,
檳城喬治市古蹟區被列入了《世界遺產名錄》名單當中,
而這塊259.42公頃地段的保存區,
不僅是最精華,
還是集合了所有人文、習俗、宗教的交融城區,
更令人讚嘆的是,
歷久彌堅的古屋底下依然生生不息。
整個喬治市,
給我的感覺是很舊,
比澳門還要舊.
很親民的茶室隨處可見.
這種戲院,
有多久沒有見過?
從粵語長片走出來的汽車嗎?
是聯誼會的一種?
街道有拍不完的題材,
我只好一直走在最後.
有點懷疑這些店舖仍然是否有營業?
喜歡這裡的牆壁……..
拍攝時可要留心,
這裡汽車以及電單車很多,
坑渠更多…..
我留意到售賣藥物的店舖,
旁邊多是售賣同類的店舖….
喜歡懷舊的你,
這裡肯定令你不捨得走.
Armenian Street在中文名,按街道上下段分成兩名。本頭公巷是從緞羅申街至大統巷,本頭公巷的來歷主要是因為那裡有一座百年歷史建德堂大伯公廟,因此就被喻為本頭公巷。
本頭公就是指大伯公的意思,本頭公巷意指本頭公(大伯公)保護這一帶居民的意思。“從大統巷至打石街路段,就稱為打銅仔街,主要是當年有很多的銅匠在那裡作業,銅匠都是馬來人居多。”
根據1800年的舊地圖,Armenian Street前身名為Malay
Lane,因為當時那一帶都是馬來人甘榜。在1808年,政府正式換成了Armenian Street,並以當時一間著名印度貿易公司Armenia
Trading Community為其街名。
粿條,粵人稱之為沙河粉,簡稱河粉.
南洋人音譯為貴刁
椰腳 ~街道名是也
椰腳街的英文路名是Pitt Street,馬來文名稱是Jalan Masjid Kapitan Keling。這條街同時擁有3個名字,每個名字都代表著這條路對不同族群的意義。
“歷史記錄,萊特上校1786年登陸檳島,隔年開始在島上開路,第一條被開發的路是萊特街 (Light Street) ,接著便是Pitt Street。這路是取自當年的英國首相William Pitt Ⅱ的原名。
“華人叫它做椰街腳,因為這裡當年長滿椰樹。萊特上校舉行檳榔嶼開埠那天,在舊關仔角舉行開埠禮,儀式上用裝著墨西哥和西班牙的錢幣當炮彈。錢幣射到椰腳街來,人們為了找出散落椰林的錢幣,便把椰樹斬除。從此椰腳街便被大肆發展,以致後期成為四大宗教的溶爐。”
做旗袍要多久時間呢?
可惜拍攝時店舖休息,
真想看看裡面.
金鋪街
這個角度我好喜歡!
兩層樓這裡多的是
不要小看這種小店,
隨時發現美食.
汽車真的很多
在這裡進餐,
別有風味.
益力多?
涼果專門店
這條巷夜晚是怎樣呢??
總感覺似電影的布景
從地上拍下的照片
有人收回嗎?
華人多的地方,
總是有臘腸.
肉乾也是這裡的手信之一
店鋪的名總是很老的感覺
街市的一角
木屐,有人想購買嗎?
相片拍得太多,
也說不了這麼多,
喜歡懷舊的你,
自己去時光隧道感受一下吧!
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