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購買過很多不同類型的衣飾,
但就從未嘗試過度身訂造一套衣服.
這次同行的友人也是貪靚精一名,
出發前我哋已商量好,
到了印度一定要穿戴印度衣物,
招搖過市.
先簡單講講印度人的買衫習慣,
他們大多喜歡買布料去找裁縫度身造衫的.
雖然買成衣的都有,
但以造衫的比例較多.
但相反香港現今的買衫方式,
就是成衣,
我最擅長就是問時裝店有沒有其他顏色?
有甚麼尺寸?
然後把衣服拼在身上,
再在腦海裡想想究竟家裡有沒有適合的裙,褲和鞋櫬到才把它帶回家.
其實是次的造衫經驗給我啟發很多,
總覺得選布料已經是大學問.
有平的有貴的有軟的有硬的,
顏色又多到你完全無從入手,
你完全要用好豐富的想像力,
才大約有一點點的頭緒.
可能說得太複雜,
但小小的造衫過程,
卻給我很大的啟發.
總覺得要等候數天才可以從裁縫手上帶回家的衣服特別好看,
因為度身而造,
所以份外啱身,
而且有點獨一無二的感覺.
相反購買成衣,
你隨時也會有」撞衫」事件的出現,
而且因為太容易購買,
很快你就會把它忘記.
同樣的道理放在拍攝裡也一樣,
菲林的相片總是給人感覺較漂亮,
除了因為那份數碼相未能夠做到的微粒,色彩外,
那份等待冲洗底片的心情,
會令你額外珍惜和盼望.
很喜歡旅行時因為各樣的事和人帶給我的啟發,
看似小事,
但原來甚有意思.
造衫如是,旅行如是,人生如是.
我希望你們也有機會體會度身造衣服的那份幸福.
我們先在售賣布料的店舖選擇布料,
這個過程確實令我有些懊惱!

顏色好,但又可能貴,又不知道造出來是怎樣 ?!
經賣布料店的店主去了幾間裁縫店,
但周圍都生意太好,
未能夠在幾天內造好給我們.
終於找到這間可以為我們造衫.
首先是度身

很緊張呢,很少度身造衫.
然後你要話俾師傅知道你要幾號碼領

師傅會詳細檢查你的布料,
然後交代清楚你要幾長嘅袖,
三天就可以取貨.
店的招牌我很喜歡,很像回到從前似的.

師傅造好的衣服
從外面見到的店

師傅的搵食工具
師傅的徒弟
三天後終於可以從師傅身上帶回去,
很興奮呢~ (相唔知用了奇怪的mode影所以顏色好奇怪 )
靚
我當年在印度都造左套punjabi, 藍色的
唔平, 要200幾
一定係昆我
多謝你也喜歡印度衫 🙂
其實都是乎啲布料而定價格,200幾如果料靚其實唔算貴 ~
這幾天在商場 shopping 時突然想到一件事:現代人應該真的本末倒置了。明明應該要做一件合身的衫,卻硬是要將自己擺入其他用一個樣板製出的衫。仔細想想,又怎麼會合身?同樣都可以 apply 到工作、婚姻、生活態度。但如果真的要脫離這個自訂的或社會的束縛,又需要何其大的勇氣?(Estima 自言自語中)
所以偶然回到印度感受一吓甚麼是簡單可以平衡一吓…

8









